《黄庭经》:可用存思登虚空:冥想是如何改变大脑构造的
可用存思登虚空:冥想是如何改变大脑构造的
编辑整理:夫莽
前言:
道家成仙之书《黄庭经》中有这样的话:存思百念视 节度。可用存思登虚空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应该如何看这个问题呢?
《黄庭经》对《存思法》进行详细阐述。早期道教《太平经》中就有存思五脏神万病都可消除的说法,《内景经》继承这一思想并加以进一步发挥。认为“存思百念视节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上下如一而除杂念。并认为“可用存思登虚空”,这是把存思之法当作学仙之道。可以说,存思是道教上清派典型的修炼方法,也是《内景经》的核心内容。《内景经》对于存思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神,都分别加以论述,其中对存思心神的论述最多。如经中述道:“心典一体五藏(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这是认为心有神灵,且是五脏之王,倘若经常存思心神,那么阴阳和顺,脏腑调匀,均无疾病。存思肝神:“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最后更加玄妙的指出:
“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这些都强调修炼要专心一臻致、矢志不移,也只有如此,才能得以登仙入道。
黄庭经简介:
根据现有史料可略窥《黄庭经》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经》之韵例似比《内景经》更古更早;《外景经》韵例可早到两汉,晚不过三国;《内景经》韵例与东汉魏晋诗文用韵相合,而以魏晋尤为可能。立足於这种用韵烙印的时代,来重新审视一些史料,将会使我们得到新的启示。
《列仙传·朱璜》:“朱璜者,广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士(黄)阮丘丘与璜七物药,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数斗与《老君黄庭经》,令日读三过,通之,能思其意,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九《黄庭真人传》云:黄庭真人王探,字养伯,太原人也,常以朝元炼藏,吐故纳新为务仙人赵先生遂授以黄庭内修之诀及泽泻丸方。依按累月,顿觉神异,年九十一岁,以汉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西灵金母遣仙官下迎授书为太极真人。汉武帝好神仙,故皆托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飘忽无据的仙气。联系东汉以还黄老道的迅速传播,以及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边韶奉桓帝之命作《老子铭》已有“出入丹庐,上下黄庭”等语之史实。可见当时丹庐、黄庭、道教、老子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缘此而来体味“黄庭内修诀”、“《老君黄庭经》”之名称,似乎不应该感到不可思议。降及汉末曹魏,张鲁统治汉中数十年,大行五斗米道。张亡后,诸祭酒不能统一於一人领导,遂有人申饬戒令,此即今见《道藏》所收《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的《大道家教令》,该教令作於公元255年,令有“何以《想尔》《妙真》,三灵七言”、“《妙真》自我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喻本经,为《道德》之光华”诸语,此已足探知由“黄庭内修诀”到《黄庭经》的发展历程。
由《大道家教令》所述可以确信,公元255年,《外景经》已定型,并已作为天师道内部的教科书。而该年,被奉为上清第一代太师的魏夫人已3岁。夫人后为天师道祭酒,在上清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许多文献的记载都从不同角度透露出夫人曾为《黄庭》作过注疏之类的传,故知《内景经》应是魏夫人所作或经其加工润饰而流传下来的。
冥想是如何改变大脑构造的
冥想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体验,它的内涵甚至远远超出我们对它的理解。其重点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或去想象某一具体事物。科学研究发现,通过持续的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并将每次游离的注意力拉回到聚焦的特定点上,大脑将发生重大改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738bjuun&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冥想时大脑会发生什么 ·
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冥想状态下的神经机制。冥想时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显然不如平时活跃。一个从未尝试过冥想的人,初次20分钟冥想大脑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种基本脑波之一,高级冥想者会产生另外三种脑波)会持续减弱,而β波强度间接指示大脑的信息处理量。
左侧亮起区域是冥想前的β波,图像显示,冥想后大脑的β波强度显著减弱。
额叶是负责我们推理、思考、计划、情绪和自我意识觉知的组织。它是冥想过程中卷入最深的脑区。在冥想时,额叶几乎是完全静默的。
顶叶顶叶是负责加工处理周围环境带来的感觉信息与时空的把握。在冥想过程中,顶叶的活动状态变慢了。
丘脑丘脑是感官过滤器,它组织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更深的脑区,而夹杂其中的无用信息则会被过滤,从而提高你的注意力。冥想会减慢丘脑中输入信息流的速度。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大脑中的哨兵。这个结构接收进入的刺激信息,使得大脑处于警觉状态,随时准备响应。冥想过程会消弱网状结构发出唤起信号的频率(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唤醒水平决定了情绪的强度)。
· 冥想对我们的益处 ·
冥想行为是集中注意力和感受自身注意力流动的训练过程,最终会使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提升注意力。这是定期冥想所带来的长期益处。
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找来一些经常练习冥想的人,发现他们的创新性任务完成的更好,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冥想还和快速记忆唤起有关联。奥谢尔中心与马缇诺生物成像研究中心的Catherine Kerr发现,那些练习专注冥想的人与其他没有练习冥想的人相比,在受到焦虑、分心等干扰时,能够更快速地调整自己脑波,提升效能。她声称这种快速调整分心干扰的能力,解释了冥想者卓越的快速记忆能力以及认知整合能力。
我们脑中有一个叫“自我中心”的区域,专业点说,叫内侧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是负责处理与“我”和个人经验相关的部分。正常情况下,身体觉知和恐惧中枢的神经与这个“自我中心”的脑区联结是很强的。当你受到惊吓感到恐惧,或存在负面情绪,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攻击时,这个脑区会启动很强的反馈,做好“或战或逃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通过冥想,这种神经联结被减弱了,这意味着对“自我中心”启动的感知会比一般情况下弱。“自我中心”反应弱化的同时,我们身体觉知和恐惧中枢的联结同时加强了。当我们再次经历可怕的事情或心神不安时,我们就能够更理性的对待它们。随着我们练习冥想的次数,我们的焦虑感就会逐渐减轻。
专注冥想已被证实可以使暴露在压力下的人有更好的表现。在一项2012年的研究中,一群人力资源经理被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被试者要求进行专注冥想训练,还有一组被要求进行身体放松训练,最后一组不进行任何训练。八周以后,所有被试者都进行一项多任务压力测试。最终的结果显示,经过专注冥想训练的小组比其他两组压力水平更低。
冥想研究发现,定期练习冥想的人表现出更强的同理心与慈悲心。在一次“同理冥想”试验中,被试者观看一组图片,图片上的人会有正面、负面,或中立的情绪表现。结果发现,练习冥想的人能够全神贯注的观看照片并且不会产生过多的情绪波动,但他们还是对那些看起来不安的人表现出强烈的同情。
这种现象部分归结于杏仁核中的神经活动,因为杏仁核是脑中负责处理情绪刺激的功能区。通常在冥想时这部分脑区会表现出活跃性减弱的特征,但在试验中例外的是,当被试者看到照片时,杏仁核出现了应答反应。另一项研究表明,定期练习冥想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在听到他人痛苦的声音时,他们的颞顶叶交界处会表现得更活跃,这部分脑区也被认为是与同理心密切相关的部位。
冥想与大脑海马体和额叶区域的灰质数量增多有所关联。一开始这是无法被人理解的现象,但最终被证明这是对人非常有益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灰质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更持久的情绪稳定状态,以及更高的专注力。另外,衰老会降低我们的脑灰质水平与认知功能水平,冥想也被证实能减弱这种效应。